由台文所陳國偉老師為《中外文學》策劃之《穿越文學正典:楊双子研究》專輯開始徵稿,歡迎各界學者專家投稿
《中外文學》台灣當代作家系列專輯徵稿啟事
《中外文學》將推出一系列台灣當代作家專輯,廣徵全球各地研究台灣作家的研究論文。全球場域,在地關懷,讓我們一起閱讀台灣當代的聲音,了解過去,思考未來。
《穿越文學正典:楊双子研究》專輯
專輯主編:陳國偉
截稿日:2026年8月14日
作為台灣青壯世代作家中極具代表性的創作者,楊双子在踏入主流文學場域不到十年的時間,便以她獨到的創作取徑,挑戰文壇的既定秩序與認識體系,引動各種創作與出版的敏感議題。更在2024年,以《臺灣漫遊錄》成為第一位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的台灣作家,也為台灣文學進入世界文學領域,樹立了新的里程碑。
然而相較於同世代的創作者,楊双子擁有更為多重的身份:百合小說家∕研究者、時代小說家、歷史小說家、美食作家、漫畫原作作家、遊戲編劇家、千禧世代作家、大眾文學作家、類型文學作家、同人創作者、言情∕愛情小說研究者,難以用單一標籤予以辨識,更無法用傳統的文學史座標賦予定位。
她的創作養成過程,不似許多台灣不分世代作家的標準文藝青年路徑,總是聯繫上那些耳熟能詳的文學大名:卡爾維諾、馬奎斯、村上春樹;更多的是ACG次文化——動畫(Anime)、漫畫(Comic)、電玩遊戲(Game),還有愛情小說、類型文學。然而也正是這樣的起點,帶領她開拓前人未曾嘗試過的曲徑,穿越台灣文學的敘事正典,重新塑造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日常與歷史風景,接續創作出《花開時節》、《花開少女華麗島》、《綺譚花物語》、《臺灣漫遊錄》、《四維街一號》等代表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楊双子這些作品,創作意識從大眾文學中的類型敘事出發,卻抵達了更深層次的台灣文學與歷史核心命題,提出台灣人是什麼的終極探問,試圖以「百合」重新定義女性情誼與性別閾境。無論是以「穿越」形式挑戰時代小說與歷史小說界線的《花開時節》,對日治日常生活與二戰大敘事之間的歷史張力,提供全新的「時間悖論」(temporal paradox)思想辯證。還是衍生短篇作《花開少女華麗島》,不但開啟日治女性的副本生命史,更解放了女性間多元階級與身份的同性情誼想像。又像是與漫畫家星期一回收日合作的《綺譚花物語》,同步創作的小說與漫畫孿生版本,建構出文字與圖像轉譯的嶄新跨媒介敘事樣態。在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、被《紐約時報》書評譽為「翻譯的俄羅斯娃娃」的《臺灣漫遊錄》中,旅行移動中不斷增生的食物慾望與親密需求,既可能是殖民與被殖民主體之間的翻譯和解渠道,但也似乎總是橫亙在話語兩端不可譯的情感音頻。
而作為雙胞胎妹妹亡故後重生筆名的「楊双子」,立志延續兩人的關懷,投身百合小說的創作事業,除了小說創作外,更將兩人的共生經驗,寄託在《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》的散文書寫中,全書潛藏著巨大的傷痛與願力,卻被生命中無處不在的荒謬存在苦境所調解,重新辯證「家」與「親緣」的意義與存在,展現出散文所能承擔私我記憶的敘事技術與倫理。而這種個我獨有的日常經驗,展現出歷史的特殊況味,也同時展現在《開動了!老台中:歷史小說家的街頭飲食踏查》的飲食書寫,以及最新小說《四維街一號》的戰後生活史素描之中。讓楊双子的創作,即便是最尋常的日常物事,也有背後精緻悠長的歷史線索。
因此本專輯以楊双子既前衛又傳統、既私我又公共、既文學又跨界、既台灣又世界的創作為核心,重新審視她如何以全新的世代觀照,創造出台灣文學以及文化生產的新可能,並且探究當其被置放在台灣文學、華語(語系)文學、世界文學的不同研究語境中,又將能開啟怎樣的文學與文化研究新契機。徵稿範疇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議題:
一、 台灣文學與世界文學
二、 性別書寫與百合文化
三、 時代小說與歷史小說
四、 大眾文學與純文學
五、 文學翻譯與文化翻譯
六、 類型小說敘事與ACG次文化
七、 飲食文化與在地記憶
八、 散文的抒情與哀悼
九、 移動與旅行
十、 台灣文學的世代論
投稿須知:
論文截稿期限為2026年8月14日,稿件請以電郵寄至《中外文學》信箱:chungwai@ntu.edu.tw。投稿文章需未曾發表,並符合《中外文學》的學術規範與投稿體例,相關規定請參考《中外文學》網站。
我們誠摯邀請各界學者一同參與,深入探討楊双子作品在台灣文學與世界文學中的位置,及其在性別認同、在地書寫、歷史記憶等主題的學術價值。期望本專題能為當代華文文學研究、歷史小說、類型小說與文學翻譯等論述開啟新的學術對話,並為台灣文學的在地書寫與跨域對話匯聚更豐富的學術能量。